我的輕微憂鬱症經歷分享 — 發病過程與如何維繫日常生活

柚子 yuuzi
12 min readJul 4, 2020

--

Photo by Alan Tang on Unsplash

現在這個壓力超標的時代,「身心健康」真的是一個越來越難達成的狀態。我個人非常容易受到環境影響,自詡為高敏感族群,很常因為外來因素而感受到壓力,加上工作是行銷公關每天要接觸的人很多,沒有正確排解壓力就會不知不覺累積,最後不幸爆發。

接下來的文章內容,簡單紀錄我的兩次輕微憂鬱症的發病經過。通常輕微憂鬱症很容易被忽略,與一般的心情憂鬱或是俗稱「低潮」很相似,如果自己缺乏病識感的話,很容易延誤治療,也有演變成重度憂鬱的可能性。這篇文章希望能幫助到同樣剛好正處於輕度憂鬱的人。

我的第一次發病:

這次發病,其實沒有去看醫生。一來是自己當下並沒有意識到這是患病狀態(現在有了第二次經驗後,回頭去看,才發現其實是的),二來是因為剛好離職有比較多時間自我調養,可以比較照顧好自己。

當時的發病原因很明確,就是工作被突然資遣,只因為與主管發生一些摩擦。我的印象很深刻,被告知的當下腦袋完全停止運轉,完全沒想過這種噩耗會發生在工作求好心切的我的人生中。收拾東西離開公司,我一路忍著情緒,最後終於在到家後崩潰大哭。從此之後我的狀態每況愈下,頭腦變得很恍惚、無法專心思考任何事情,除了常常落淚,也陷於一種悲觀的想法中:人類真的好可怕,可以說翻臉就翻臉。

這時候的我,有自覺是受到了創傷,後續尋求的協助有兩個:心理諮商 自我調適

*心理諮商*

在前同事的介紹下(心理系畢業生),我預約了馬偕協談。會選擇這邊印象中一方面是大醫院比較有信任感,二來是收費相較下比較能負擔得起。(或許有其他更便宜或更好的諮商資源,但這是我當下接收到的資訊中看起來最適合我的,個人經驗,並非推薦喔)

過程中,我覺得諮商師的引導對我幫助很大!他帶著我從另外的角度思考,像是:回到過去的話,你會後悔這麼做嗎?/你覺得如果是現在的你去看,覺得自己怎麼做會更好?/從以前到現在,身邊的人都怎麼回應你的?會像這個人這樣嗎?這些幫我釐清了很多疑惑,讓我認知到:這件事情上我並沒有做錯什麼,只是不夠成熟,然後剛好是碰到對方這種主管,才會發生這個結果。總之,我真的很感謝那位諮商師,讓初次體驗諮商的我有很大的收穫,雖然後來就沒有再去了(因為預約太滿….)

*自我調適*

因為處於失業狀態,有很多的時間可以自由規劃與休息,所以我花了滿多時間讓自己心裡的傷慢慢痊癒,也開始看心理成長、職場生存、資本主義和工作的意義等等的書。我覺得閱讀真的能讓人平靜下來,雖然我無法集中精神,但就慢慢看,讓自己吸收進去。這段期間,我還上了一些線上課程,其中corsera有一門很棒的課程推薦給大家(還是免費的!):A Life of Happiness and Fulfillment 剛開始以為這堂課應該是充滿很多心靈雞湯的廢話,但其實不是,是方法論的課程,結果出乎意料地實用!有很多觀念,加上搭配的練習方法,實際做了之後真的幫助很大,推薦給大家。

這段輕微憂鬱大概經歷了半年,這期間因為失業在家所以能安靜休養,除了上述兩件事情之外,我還去參加了讀書會、上畫畫課、旅行(早就規劃好的紐約行)、運動之類的,也有躺著吹冷氣一整天放空,原則就是不要逼迫自己,慢慢來,然後多接觸不同人群,讓自己意識到世界上還是有很多溫柔的好人。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很慶幸自己當時能大多靠自己的方式擺脫憂鬱,重回到人生正軌。這次的病徵和第二次比起來,比較不嚴重,只有暫時覺得人生失去意義、感受不到太多情緒、對他人失去興趣、什麼事都不想做、無法集中精神、輕微人群恐懼、每天渾渾噩噩、情緒難以控制等等。

我的第二次發病:

這次發病起始的時間點距今時隔約一年半多(2018/11月),整個病程經歷了大約一年,最後一次拿藥是2019/9月。也就是說,我目前正過了快一年病癒後的”正常生活”。這一次是我初次尋求醫療用藥的協助,因此接下來會加入「用藥治療」-「停藥」這兩個階段的分享。

這一次發病嚴重很多,有失眠、情緒失調、喪失慾望、強烈自殺想法、人群恐懼、自信喪失等等。發病的起因是我換了新工作(對,又是工作這個因素)每天開始早出晚歸的加班生活,加上開始和男友同居,兩人擠在一個超小的套房裡,在家根本無法放鬆,加班關係也無法去運動紓壓,還有對加班的不滿等等(我都暱稱這段期間活在地獄),我的不滿全堆積在心裡,不想要這種生活卻迫於無法改變之下,某一天就爆發了。

確切忘了是週末還是周間的上班日,晚上我躺在床上遲遲無法入睡,腦袋還在高速運轉,但轉出來的都是很多悲觀偏激自虐的想法,看到旁邊的男友安穩酣睡,自憐自艾覺得都沒有人理解我的痛苦,就不知不覺流淚起來。持續一段期間後,眼淚還是沒有停,腦袋越轉越黑暗,於是我乾脆爬起來,想把自己灌醉,通常我醉了就會想睡了。家裡沒有酒,我小心翼翼踏出家門想到便利商店買酒,記憶中網路上有人教學冬瓜茶+威士忌好喝又很容易醉,我買來後坐在附近的長椅上,慢慢、慢慢喝,當然,這整段過程我的眼淚都沒有停止。最後終於醉了,意識模糊之際卻開始大哭,一種撕心裂肺地哭,好像想把所有委屈和不滿通通排出體內似的。這時候手機接到男友打來的電話,我滿口亂語說著「我要回家了」卻怎麼也站不直。最後,是被他找到之後抱著回家的。

因為這個事件,我們兩個都覺得不對了。但他沒有主動和我談,是我開始有了病識感,覺得情況已經無法自我控制了,立刻找附近評價不錯的精神科診所,直接預約掛號。

*用藥治療*

和醫生說明狀況之後,就拿了藥回家吃。只需要睡前服藥,因此在生活上不會有很明顯的服藥感,吃了藥之後馬上確實幫助了睡眠,也讓腦袋停止冒出繁雜的負面想法,整個人處於較放鬆的狀態,不會對每件事都過度情緒反應,我覺得像這樣穩定心理狀態的效果的確就是我需要的。

吃的藥,我只大概知道主要有血清素,這是為了調整大腦狀態必須的藥物。醫生有從專業觀點分析告訴我,目前我的大腦就是因為缺乏血清素才會有這些症狀發生,所以其實就是大腦生病了。我們服藥主要是讓大腦回復到一般健康的狀態,然後再搭配適度的自我調適,像是找到紓解壓力的管道、了解自己的情緒並控制、多多運動活絡腦部等等,會更順利的痊癒。

藥物對我來說幫助很大。主要是因為,我還在持續工作中,且仍處於很常加班的情況。其實如果像我是因為環境引起的憂鬱症,最直接的方法應該是離開這個環境,但為了生計沒有辦法這麼做,所以藥物幫忙確實控制病情讓我仍處於這個高壓環境下卻能有辦法逐漸康復,真的很神奇。我在吃了一週之後就很有感:睡眠品質變好、心情放鬆下來、重新恢復慾望(求生慾食慾性慾都是),如果早知道這麼有效,我會早點看醫生拿藥吃的。

*停藥*

藥吃了大概有半年,自己覺得好像恢復差不多了,就在看診時詢問醫生。醫生也沒有反問什麼,就很自然接著告訴我那後續就拿一個月的藥回去備著,先停藥試看看,但如果覺得狀態又不好那就再吃。也告訴我停藥之後會有的變化,以及可以做哪些事情讓自己維持穩定。我回家後立刻停藥,雖然心底有點擔心一停藥就復發,但盡量安撫自己讓自己放鬆,自然以對。之後就一直到現在過了快一年,維持狀況良好,讓人疲累的第二次發病終於告一段落了。

另外,其實從一開始看病,只有我說明自己的狀況後醫生解釋腦袋病變等等憂鬱的成因,但他從來就沒有「診斷」我得了什麼病。因此最後一次看診時,我問了醫生「所以我這樣是憂鬱症嗎?」醫生一愣之後說「我們只會稱呼輕微憂鬱狀態…如果診斷成憂鬱症對你來說太重了」我不太懂他說的意思,但總之,我真的很感謝醫生這段期間的幫助(雖然只是一般詢問幾句最近狀況)

以上就是我兩次發病的簡單說明,如果還有興趣,接下來我總結了這兩段歷程的感想,和大家分享其他面向的討論。

輕微憂鬱者如何維繫正常生活?

最後來談談,治療與面對疾病的過程中,除了病況的變化與治療讓人費盡心力之外,整個環境與生活中更是有好幾個讓我覺得備感無力的情況要面對,這些面向很少有人認真討論,但對處於輕微憂鬱的人至關重要。以下有我的一些想法和實踐,沒有正確對錯,主要希望能開啟討論,並讓大家知道自己不是孤單的。另外,這邊用詞“正常”絕對沒有要污名化或是歧視的意思,主要因為輕微憂鬱者情況相較之下並不算太嚴重,很常以自己過往的生活狀態去對比,覺得自己只是小小偏離常軌、不太對勁。更恰當的用法,或許是「沒有發病的生活」才對。

  1. 必須持續工作
    我的兩段發病經驗,很大一個差別就是有沒有持續工作。坦白說,我覺得能離職好好休養,絕對會更好。不僅有更充裕的時間休息,也能直接逃離當下的高壓環境。我猜這對其他輕微憂鬱者來說,應該也是最辛苦的部分吧,尤其工作需要百分之百專注,又有很多人際關係要處理,講白一點就是處處充滿壓力。但我同時也很慶幸在藥物的幫助下,我可以持續這份工作,讓我能反思在這樣的環境要如何調整自己,所以即使後續停藥也沒有再出狀況。但是不得不說,在發病最嚴重的時期,又還要應付工作上大大小小的事情,當下真的宛如在地獄,所以能逃離的人,建議還是可以休假或留停讓自己安心休養一段時間。
  2. 人際關係的經營
    第二次的發病比較嚴重,還有社交恐懼的狀況發生。以往我是個滿大方又腦筋靈活很會開些小玩笑的人,但自從發病之後,走路眼睛很常看著地板,避免開口說話怕說錯,很多私下朋友的交際活動也是能避則避,和人相處時也完全不知道該說什麼,腦筋真的是一片空白,只能乾焦急。這症狀對我來說同樣非常痛苦,也是我發現最難靠藥物治療的,直到現在停藥了我也還沒完全解除社交恐懼的狀態。我覺得,除了社交恐懼之外,還有老朋友對你變的怪裡怪氣與從聚會消失的不理解,這很難言說,也因為這段期間失聯了幾個朋友。但有個心得是,真正的朋友請不要擔心他會因此離去,還是要以自己的病情為重,不要刻意免強。
  3. 對親密關係的坦誠
    這個點,我覺得好像滿重要的應該放上來,但是其實我做的不是很好,也沒什麼心得XD 親密關係我分成家人和伴侶好了,家人遠在他鄉,完全不知道我的狀況,只覺得我每次回家都看起來很累。最清楚我的狀況的人,就是同居伴侶了,但他好像屬於默默關心的類型,可能怕刺激我吧,我們從來不曾理性正面的探討我的病情,頂多是他問我下次看醫生什麼時候、要陪我去。我覺得他在我心裡的支持上是0分,並沒有感受到額外的關懷與陪伴,但是至少沒有扣分就是了。而且老實說,我也不知道他要怎麼做才是真的幫到我,所以這樣或許是最好的方式吧。

除了以上三點,我可能慢慢反思會有更多歸納出的心得。也歡迎大家多多交流囉。

後記:不想再次發病了

我覺得這篇文章的書寫,對我來說也是一次回頭坦然面對自己的病,自我療癒的過程。有些心理狀態無緣無故,其實自己也不明白,像我男友應該自始至終都不明白我會這麼痛苦的原因,講出來,或許沒患過憂鬱的人也都無法理解吧,像我知情的朋友覺得:哪有這麼嚴重?如今我好一點了,回頭去看就覺得,當下面對多重壓力無法排解調適,可能還是歸因於自己個性的關係,沒辦法說看開就看開,說放下就放下。但對我幫助很大的一個想法是「這一切只是暫時的,事情是會變好的」這個觀念(忘了從哪裡看到的),痛苦、壓力、生活狀態都會改變,我們只要讓自己放輕鬆一點,慢慢度過一天兩天,然後這一切就會過去的。

也分享一些我停藥之後,如何讓自己保持穩定狀態的方式:

  1. 時時刻刻覺察自己的狀態
    可能是基本中的基本,要對自己的狀態更有警覺,累了就休息,不爽就去發洩一下,也不要太受到環境的影響,要早點下班就下班XD 心情不好、煩燥時,吃點好吃的,反問自己怎麼了。總之,要多觀察自己!
  2. 多安排一些放鬆的活動
    這邊有個事前功課是:先分辨哪些活動是放鬆&可以增加精力的,哪些是消耗精力又無法放鬆的?對我來說,多人聚會雖然很亢奮有趣,但每次回家都覺得好累,接下來一天都不想說話了,所以其實我要避免在累的時候還去參加大型聚會。建議大家可以從區分開始,才能真正做自己能放鬆的活動
  3. 學習觀察別人是怎麼面對壓力的
    職場上總是有些人,雖然每天加班,下班又要帶小孩,卻能維持平穩的情緒狀態,因為好奇所以我很常觀察他如何面對壓力?後來發現,應該就是要學會接受一切吧,畢竟開心也是做、痛苦也是做,就試著讓自己心平氣和面對。
  4. 積極與自己對話,照顧內心的需求
    好像和第一點很像,但我想強調的是,每天撥些睡前時間,和今天的自己對話。想想3件今天發生開心的事,可以養成習慣寫下來,或是逼自己練習找出值得感謝的事。雖然看起來很微不足道,但想這些真的會讓心情變好、變正向。
  5. 有機會的話,多回顧自己憂鬱時期的故事或和他人分享
    我想就類似佛洛伊德的理論-回頭面對自己內心的創傷吧。但我覺得,透過回顧,會更能理解自己當時的內心狀態,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其實憂鬱發生的那段期間,自己並不是很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與別人分享,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這或多或少證明了我已經痊癒了,已經強大到有辦法回頭檢視了。同時這也讓朋友們能理解你前段時間的變化原因,更遠一些,可以幫助更多人了解何謂憂鬱。

好久沒打這麼長的文章了,再次聲明~以上都是個人經歷,書寫出來主要是秉持著「世界上可能還有另一個人和我一樣」,如果你曾經憂鬱但你的經歷和我不一樣,也很歡迎多多交流。我只是希望,能讓更多人直視「憂鬱症」,即使你的狀態輕微,或是難以啟齒,更甚至不知道發生什麼事,都可以透過各種不同的協助獲得健康的心理狀態。

--

--

柚子 yuuzi

業餘學插畫的行銷公關 主要分享自學插畫/行銷公關經驗/創業過程 成長中的插畫練習_IG: yuuzi_77